5月9日下午,由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主辦的“光伏與儲能材料”主題學術報告會在西主樓3區102會議室舉行。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6位教授通過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分享了近年來各自課題組在鈣钛礦光伏、锂離子電池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及進展,并就相關學術問題與參會者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探讨。報告會由電機系副教授易陳誼主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楊上峰進行了主題為《富勒烯功能材料調控鈣钛礦太陽能電池的電子傳輸性能》的報告。楊上峰首先從富勒烯的物理、化學性質,及其在光、電、磁等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了介紹;接着對富勒烯在鈣钛礦太陽能電池的電子傳輸層、陰極界面層或缺陷鈍化劑等方面的應用進行了展示;最後詳細介紹了近幾年開發的新型富勒烯衍生物,及其在鈣钛礦光活性層的添加劑等方面的應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濤做了題為《硒硫化銻:光伏材料家族新成員》的報告。陳濤介紹了硒硫化銻的發展曆程、基本特點,并詳細介紹了他們近期在硒硫化銻太陽能電池方面的所開展的工作,包括界面材料及界面誘導晶體取向的調控方法、水熱沉積制備高質量硒硫化銻薄膜、以及點缺陷及電壓損失機制的研究。通過高質量薄膜最終實現了>10.0%的光電轉換效率突破,使之成為繼鈣钛礦之後又一效率超過10%的光伏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姚宏斌進行了《結構和界面設計提升锂電池電極與隔膜性能》的報告。姚宏斌詳細介紹了他們近年來在锂電池的多級結構和界面設計方面的研究進展,包括提出通過垂直孔道結構設計提升其锂離子的傳質效應,實現了超厚電極在高倍率的情況下仍保持高的容量;通過三維網絡結構、垂直孔道結構集流體設計和三維多級孔道固态複合設計為高性能的锂金屬負極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制備了綠色環保的高性能锂離子電池隔膜,并将仿生結構設計應用到锂離子電池隔膜塗層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肖正國進行了主題為《Highly efficient perovskite LEDs featuring perovskite nanocrystals》的報告。詳細介紹了鈣钛礦電緻發光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涵蓋的内容包括超薄鈣钛礦薄膜的形成,缺陷鈍化,以及大面積制備鈣钛礦LED方法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集賢做了題為《晶矽-鈣钛礦二端疊層太陽電池關鍵技術研究》的報告。徐集賢對包括鈣钛礦材料中光緻相分離問題的抑制、鈣钛礦器件遲滞抑制、界面優化、穩定性測量等問題進行了詳細介紹。通過使用改進的鈣钛礦光伏薄膜,使形成的晶矽-鈣钛礦疊層電池太陽能轉換效率提高到27%,證明了使用疊層技術獲得比單結矽電池更高效率的可行性和廣闊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胡芹以《新型光伏薄膜器件的多維度結構表征》為題進行了報告。她以同步輻射X射線表征技術為報告切入點,結合自身在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先進光源(ALS)學習的經曆,詳細闡述了研究團隊在鈣钛礦太陽能電池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的一系列進展,特别是在印刷鈣钛礦薄膜的結晶動力學和微結構調控、全聚合物活性層的分子排列和界面極化、鈣钛礦/非富勒烯異質結的載流子傳輸等方面的研究進展。
本次會議是以“碳達峰、碳中和”為背景,通過對新型光伏和儲能技術特别是鈣钛礦太陽能電池的深入探讨與交流,以期不斷突破技術壁壘,進一步提高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為國家的清潔低碳能源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