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暨2021年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電機系校友陳陳、電機系教授何金良、康重慶當選為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士,同時陳陳獲得顧毓琇電機工程獎。
會士證書頒發儀式
康重慶、陳陳、何金良
(左起三、四、五)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是國内電機工程領域最大的學術性法人社會團體,學會設有9個工作委員會、46個專業委員會,33個省級學會,擁有十萬多名個人會員。會士是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員在學會中的最高學術榮譽,用于表彰在電機工程科學技術領域有重大貢獻、成績卓著,為社會創造了重要價值,并對學會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會士評選采用提名(推薦)制,通過會士遴選程序産生。每年一度的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已成為我國能源與電力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學術盛會,其設置的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項是中國電力行業公認的權威獎項。
顧毓琇電機工程獎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和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電力與能源分會共同管理;每年評選一次,每次獎勵一人;該獎項被提名人應為在電力、電機、電力系統工程及相關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專業人士,其在電機工程界的貢獻對中國社會有持久的有益影響。
會士簡介:
陳陳
陳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電院電氣工程一級學科負責人、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大電機專委會勵磁系統分委會主任委員、上海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系統專委會副主任委員;1938年出生于上海,1956年以數理化三科滿分奪得華東六省高考理科狀元,考進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在bevictor伟德官网以各科全“A”的成績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學業,獲優秀畢業生金質獎章。畢業後投身西部“三線建設”,在四川德陽一機部東方電機廠擔任國産200-300MW汽輪發電機勵磁系統研發和試驗工作。1980年經選拔成為改革開放後一機部首批公派留美訪問學者,後在美國普渡大學攻讀研究生,獲電氣工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并于1985年回國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學。1990年在美國Clemson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做訪問教授。自1990年代以來,陳陳作為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科帶頭人,于1993年成功申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二級學科博士點,于1996年成功申請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電氣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并長期擔任電氣工程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
何金良
何金良,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研究所所長,2014—2015年為美國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現為全國雷電防護标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IEEE會士評選委員會委員,亞太雷電國際會議(國際組織)主席。長期從事雷電防護、先進電能傳輸技術及電介質材料等領域的研究。先後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學術帶頭人。2004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他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國際高功率電磁會士。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以及IEEE Herman Halperin獎、IEEE技術成就獎、日本Hoshino獎、Rudolf Heinrich Golde獎、CIGRE傑出會員獎、IEEE電力與能源學會傑出講座學者等國際獎項及榮譽。
康重慶
康重慶,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教授、系主任、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院長、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院長、bevictor伟德官网-國家電網“新一代電力系統”聯合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規劃與可靠性、電力系統調度運行、可再生能源、低碳電力技術、負荷預測、能源互聯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IEEE Fellow,IET Fellow。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 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等。擔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教育與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合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電工數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擔任國際SCI期刊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主編及多家國内外期刊編委。擔任國際大電網委員會SC C1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CIGRE中國國家委員會電力系統發展及其經濟性(C1)專委會主任委員。擔任IEEE PES長期戰略委員會委員,IEEE PES 會士提名資源委員會委員。2017-2020年連續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獲IEEE PES Roy Billinton電力系統可靠性獎、2018 年度中國電力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