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2:00,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在西主樓3-217、騰訊線上會議室隆重舉行,并進行全程直播。電機系全體畢業生、40餘位教師、系友代表和部分畢業生親友400餘人在線上線下歡聚一堂,共同參加典禮。畢業典禮上,電機系黨委書記于歆傑代表電機系緻辭并介紹2020年電機系畢業生基本情況,電機系1961級系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立浧院士,電機系1986級系友、英國埃克賽特大學候任副校長兼理工學院院長王忠東教授作為系友代表發言,郭鴻業、朱義誠、郭子榛分别作為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畢業生代表發言,電機系教授董新洲作為教師代表發言,玉珍女士作為畢業生家長代表發言,電機系主任康重慶總結緻辭。
電機系主任康重慶在2020年電機系畢業典禮的緻辭

康重慶老師緻辭
各位同學、各位親友,各位嘉賓、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時光荏苒,又到了一年一度收獲的仲夏季節。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全系師生,向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46名博士畢業生、78名碩士畢業生和104名本科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培養、辛勤付出的老師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也向一直以來關心、幫助和支持同學們發展的各位親友、各位校友、合作單位表示最由衷的感謝!
今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學習、科研和生活節奏,我們每個人都面臨一次大考。但是我欣喜地看到,同學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承受住了各方面的壓力,以高度的自律性和強烈的求知欲完成了“雲學堂”、“雲科研”、“雲實驗”、“雲博論”、“雲答辯”等一系列的“線上”教學和培養環節,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了今天。依照疫情防控相關要求,我們無法在線下相聚,隻能将畢業的喜悅托付雲端,以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特殊方式來舉辦畢業典禮,雖然對比往年的形式有所變化,但師生之間、同窗之間的深厚情誼,求學路上的點滴記憶猶在眼前、曆久彌新。
同學們,過去這一年,我們共同見證了電機系的快速發展。韓英铎院士團隊與中鐵電氣化局合作在大興國際機場軌道交通專線構建我國首個同相牽引供電系統;趙争鳴教授團隊提出了“狀态離散”和“事件驅動”方法,開啟了大規模電力電子系統仿真解算新篇章;曾嵘教授團隊研制了技術指标國際領先的535kV直流斷路器,服務于世界首個超高壓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孫宏斌教授主持完成的大型城市能源互聯網關鍵技術獲得鑒定會專家的高度評價;慈松研究員聯合牽頭的《數字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獲國際電信聯盟5G可持續供電标準采納;董新洲教授在繼電保護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争先獎。何金良教授帶領的團隊獲批基金委創新群體。朱桂萍教授獲評北京市教學名師。李澤元講席教授團暑期課程首次開課得到熱烈反響。于歆傑教授擔任疫情期間學校成立的bevictor伟德官网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對全校在線教學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們成立了“bevictor伟德官网-國家電網新一代電力系統聯合研究院”、“能源互聯網智庫研究中心”等機構,助力我國能源行業的技術攻關和智庫建設。
同學們,過去幾年,電機系也見證了你們的茁壯成長。博士生孟鵬飛入選西貝爾學者計劃;碩士生朱義誠獲首屆IEEE電力與能源學會優秀學生獎學金(全球遴選不超過20人);本科生劉寒玉犧牲了春節假期,全身心投入新冠疫情應急攻關項目的電源研制工作,展現了電機“後浪”們的責任感與家國情懷。你們在國際學術會議上談經論道、在權威期刊上探索創新、在社會實踐中求真務實、在天安門前向祖國母親深情告白,在馬約翰杯、“一二·九”合唱等校系文體舞台上昂揚向上,這一幕幕,都将镌刻在電機人的記憶中,譜寫在電機系的曆史裡。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如今,你們即将在人生長路上開啟新的征程,在這裡,我想用電氣工程一級學科最基礎的“電路原理”等課程中的三組關鍵詞為題(這當然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專業共同語言),給同學們提幾點寄語。
第一,會“整流”,敢“逆變”。在電路中,電壓電流的波形是多樣化的,既有平坦順暢的直流,也有跌宕起伏的交流,我們有時需要通過“整流”将交流變為直流,有時也需要采用“逆變”将直流變為交流。如電路中交流與直流可以互相轉變一樣,人生的順境與逆境也常常變幻,同學們應當辯證地看待人生的得失起落。逐夢的路上并非一片坦途,人生之中順逆皆為常态。過去這幾個月的疫情對每個人都産生了很大的沖擊,有些人變得非常消極和悲觀,而我系羅海雲副教授在疫情期間克服了重重困難,從放電等離子體的專業技術角度實現了電磁消毒樣機的攻關,為抗疫工作貢獻了電機人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同學們在順境中時常整理思想、善于自省,在紛繁變化的時代中不被浮雲遮目,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在逆境中敢于思“變”,以昂揚的姿态直面挑戰,全力以赴、不留遺憾。
第二,勤“濾波”,善“調制”。電路中的信号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噪聲和擾動而失真,因此需要不時地“濾波”以還原其真實狀态;信号通常也需要經過“調制”才可以實現更高質量地傳播。人生何嘗不需要“濾波”與“調制”?電機系93級系友鄭良材在世紀之交選擇加入華為公司,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華為海外業務的開拓中,将個人的奮鬥“調制”到企業快速成長的載波上。他連續在海外工作近十六年,五年時間成長為國家代表、十年時間成長為管理海外三十多個國家業務的區域經理,參與并見證了華為公司從筚路藍縷到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首的跨越式發展,如今成為人力資源部總裁的他,将繼續與華為一起譜寫中國科技強國的時代強音。我很高興地看到,你們當中的周仲柳、孫謙浩、楊坤、林俊傑、楊世芳等同學在畢業後選擇了去基層工作,相信你們能把“小我”融入“大我”,“調制”出美麗的青春樂章!希望同學們可以濾除人生旅途中的噪聲與幹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記清華人的家國情懷,将個人的理想“調制”到時代發展的浪潮之中,在祖國的偉大複興中成就自我。
第三,積“無功”,做“有功”。在電力系統中,“有功”和“無功”總是相伴相生,電力系統的有功功率物理量清晰、往往最受關注,無功功率雖隐身幕後“默默無聞”,卻扮演着支撐系統電壓水平、保證安全穩定的關鍵角色。人的一生中,我們需要勤做“有功”,努力工作,建功立業,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上,為社會、為家庭做出貢獻。但同時更要多積“無功”,主動做一些看上去不那麼出彩的幕後工作,正如今天上午邱勇校長在全校研究生畢業典禮的講話題目中所提的“用一生去堅守不可放棄的職責”,保持做人的底線與本色,追求人格修養與思想境界的升華。電機系1999級系友謝邦鵬在他博士畢業後毅然選擇前往上海浦東供電公司生産一線工作,這樣的選擇在當時有許多人都認為是“大材小用”,可是他卻排除一切幹擾,堅守初心,在一線崗位上一幹就是十幾年,先後獨立提出10餘項創新技術、申請20多項專利,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實現個人價值的升華。希望同學們多積“無功”、做真“有功”,維持好自己的“耐壓”水平,為人生奠定最佳的“功率因數”,成為一個肯奉獻、善合作、懂感恩、揚正氣的堂堂正正的清華電機人!

康老師寄語
同學們,2020年不平凡,你們作為2020屆畢業生不容易,畢業各個環節受到了許多影響。希望大家将這樣的過程看作是對自己的人生考驗,把今後幾十年的苦難與磨煉提前到這一年來曆練。我相信,經曆過新冠疫情特殊考驗的你,必定能從容應對未來的任何考驗。正是因為如此,系裡老師希望能在今年的特殊時期為同學們舉辦一場難忘的畢業典禮,表達對同學們的祈福與溫情。雖然疫情的變化反複使得我們的策劃方案幾易其稿,但是系裡的老師、助理、輔導員、志願者們,仍然懷着對同學們的深深祝福,加班加點地完成了各個環節的籌備。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許多同學沒有能夠返校參加這個特殊的畢業典禮,多位同學不得已退掉了已經訂好的機票,多位同學在返校的火車上臨時下車折返回老家,确實讓人遺憾。為了體現今年這個畢業典禮的特殊性,除了剛才于老師宣布的給全體畢業生定制的學位服、印章之外,我們還給在校的畢業生安排了一個特殊環節,由系裡老師給大家“合影送行”。原計劃的方案是由電機系黨政聯席會全體老師跟每位同學逐一合影,以示隆重和莊嚴,但是這個方案因合影人數多、不符合目前的防疫要求而被迫放棄,所以最後的方案是,由我和黨委書記于歆傑老師代表全系老師跟每個同學完成三人“合影送行”的環節,希望大家體會到全系老師對你們的依依不舍之情。我們電氣工程學科以電路、電磁場作為看家本領,我想以“場”和“路”為核心字,嘗試做一副對聯,作為給大家的臨别贈言:
職業穩登場,臨場而不怯場,轉場不走過場,
守好立場,終場勝利必在望
人生健行路,趕路但莫攔路,探路莫抄近路,
瞄準正路,前路凱旋自可期

臨别贈言
同學們,畢業既是一段人生旅程的圓滿句号,更是一段新航路的開始。祝願大家平安順遂、前程似錦、畢業快樂!
無論你們身處何方,電機系是你們永遠的家,歡迎你們常回家看看。謝謝大家!
電機系主任康重慶在2020年電機系畢業典禮的緻辭

康重慶老師緻辭
各位同學、各位親友,各位嘉賓、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時光荏苒,又到了一年一度收獲的仲夏季節。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全系師生,向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46名博士畢業生、78名碩士畢業生和104名本科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培養、辛勤付出的老師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也向一直以來關心、幫助和支持同學們發展的各位親友、各位校友、合作單位表示最由衷的感謝!
今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學習、科研和生活節奏,我們每個人都面臨一次大考。但是我欣喜地看到,同學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承受住了各方面的壓力,以高度的自律性和強烈的求知欲完成了“雲學堂”、“雲科研”、“雲實驗”、“雲博論”、“雲答辯”等一系列的“線上”教學和培養環節,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了今天。依照疫情防控相關要求,我們無法在線下相聚,隻能将畢業的喜悅托付雲端,以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特殊方式來舉辦畢業典禮,雖然對比往年的形式有所變化,但師生之間、同窗之間的深厚情誼,求學路上的點滴記憶猶在眼前、曆久彌新。
同學們,過去這一年,我們共同見證了電機系的快速發展。韓英铎院士團隊與中鐵電氣化局合作在大興國際機場軌道交通專線構建我國首個同相牽引供電系統;趙争鳴教授團隊提出了“狀态離散”和“事件驅動”方法,開啟了大規模電力電子系統仿真解算新篇章;曾嵘教授團隊研制了技術指标國際領先的535kV直流斷路器,服務于世界首個超高壓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孫宏斌教授主持完成的大型城市能源互聯網關鍵技術獲得鑒定會專家的高度評價;慈松研究員聯合牽頭的《數字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獲國際電信聯盟5G可持續供電标準采納;董新洲教授在繼電保護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争先獎。何金良教授帶領的團隊獲批基金委創新群體。朱桂萍教授獲評北京市教學名師。李澤元講席教授團暑期課程首次開課得到熱烈反響。于歆傑教授擔任疫情期間學校成立的bevictor伟德官网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對全校在線教學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們成立了“bevictor伟德官网-國家電網新一代電力系統聯合研究院”、“能源互聯網智庫研究中心”等機構,助力我國能源行業的技術攻關和智庫建設。
同學們,過去幾年,電機系也見證了你們的茁壯成長。博士生孟鵬飛入選西貝爾學者計劃;碩士生朱義誠獲首屆IEEE電力與能源學會優秀學生獎學金(全球遴選不超過20人);本科生劉寒玉犧牲了春節假期,全身心投入新冠疫情應急攻關項目的電源研制工作,展現了電機“後浪”們的責任感與家國情懷。你們在國際學術會議上談經論道、在權威期刊上探索創新、在社會實踐中求真務實、在天安門前向祖國母親深情告白,在馬約翰杯、“一二·九”合唱等校系文體舞台上昂揚向上,這一幕幕,都将镌刻在電機人的記憶中,譜寫在電機系的曆史裡。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如今,你們即将在人生長路上開啟新的征程,在這裡,我想用電氣工程一級學科最基礎的“電路原理”等課程中的三組關鍵詞為題(這當然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專業共同語言),給同學們提幾點寄語。
第一,會“整流”,敢“逆變”。在電路中,電壓電流的波形是多樣化的,既有平坦順暢的直流,也有跌宕起伏的交流,我們有時需要通過“整流”将交流變為直流,有時也需要采用“逆變”将直流變為交流。如電路中交流與直流可以互相轉變一樣,人生的順境與逆境也常常變幻,同學們應當辯證地看待人生的得失起落。逐夢的路上并非一片坦途,人生之中順逆皆為常态。過去這幾個月的疫情對每個人都産生了很大的沖擊,有些人變得非常消極和悲觀,而我系羅海雲副教授在疫情期間克服了重重困難,從放電等離子體的專業技術角度實現了電磁消毒樣機的攻關,為抗疫工作貢獻了電機人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同學們在順境中時常整理思想、善于自省,在紛繁變化的時代中不被浮雲遮目,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在逆境中敢于思“變”,以昂揚的姿态直面挑戰,全力以赴、不留遺憾。
第二,勤“濾波”,善“調制”。電路中的信号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噪聲和擾動而失真,因此需要不時地“濾波”以還原其真實狀态;信号通常也需要經過“調制”才可以實現更高質量地傳播。人生何嘗不需要“濾波”與“調制”?電機系93級系友鄭良材在世紀之交選擇加入華為公司,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華為海外業務的開拓中,将個人的奮鬥“調制”到企業快速成長的載波上。他連續在海外工作近十六年,五年時間成長為國家代表、十年時間成長為管理海外三十多個國家業務的區域經理,參與并見證了華為公司從筚路藍縷到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首的跨越式發展,如今成為人力資源部總裁的他,将繼續與華為一起譜寫中國科技強國的時代強音。我很高興地看到,你們當中的周仲柳、孫謙浩、楊坤、林俊傑、楊世芳等同學在畢業後選擇了去基層工作,相信你們能把“小我”融入“大我”,“調制”出美麗的青春樂章!希望同學們可以濾除人生旅途中的噪聲與幹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記清華人的家國情懷,将個人的理想“調制”到時代發展的浪潮之中,在祖國的偉大複興中成就自我。
第三,積“無功”,做“有功”。在電力系統中,“有功”和“無功”總是相伴相生,電力系統的有功功率物理量清晰、往往最受關注,無功功率雖隐身幕後“默默無聞”,卻扮演着支撐系統電壓水平、保證安全穩定的關鍵角色。人的一生中,我們需要勤做“有功”,努力工作,建功立業,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上,為社會、為家庭做出貢獻。但同時更要多積“無功”,主動做一些看上去不那麼出彩的幕後工作,正如今天上午邱勇校長在全校研究生畢業典禮的講話題目中所提的“用一生去堅守不可放棄的職責”,保持做人的底線與本色,追求人格修養與思想境界的升華。電機系1999級系友謝邦鵬在他博士畢業後毅然選擇前往上海浦東供電公司生産一線工作,這樣的選擇在當時有許多人都認為是“大材小用”,可是他卻排除一切幹擾,堅守初心,在一線崗位上一幹就是十幾年,先後獨立提出10餘項創新技術、申請20多項專利,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實現個人價值的升華。希望同學們多積“無功”、做真“有功”,維持好自己的“耐壓”水平,為人生奠定最佳的“功率因數”,成為一個肯奉獻、善合作、懂感恩、揚正氣的堂堂正正的清華電機人!

康老師寄語
同學們,2020年不平凡,你們作為2020屆畢業生不容易,畢業各個環節受到了許多影響。希望大家将這樣的過程看作是對自己的人生考驗,把今後幾十年的苦難與磨煉提前到這一年來曆練。我相信,經曆過新冠疫情特殊考驗的你,必定能從容應對未來的任何考驗。正是因為如此,系裡老師希望能在今年的特殊時期為同學們舉辦一場難忘的畢業典禮,表達對同學們的祈福與溫情。雖然疫情的變化反複使得我們的策劃方案幾易其稿,但是系裡的老師、助理、輔導員、志願者們,仍然懷着對同學們的深深祝福,加班加點地完成了各個環節的籌備。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許多同學沒有能夠返校參加這個特殊的畢業典禮,多位同學不得已退掉了已經訂好的機票,多位同學在返校的火車上臨時下車折返回老家,确實讓人遺憾。為了體現今年這個畢業典禮的特殊性,除了剛才于老師宣布的給全體畢業生定制的學位服、印章之外,我們還給在校的畢業生安排了一個特殊環節,由系裡老師給大家“合影送行”。原計劃的方案是由電機系黨政聯席會全體老師跟每位同學逐一合影,以示隆重和莊嚴,但是這個方案因合影人數多、不符合目前的防疫要求而被迫放棄,所以最後的方案是,由我和黨委書記于歆傑老師代表全系老師跟每個同學完成三人“合影送行”的環節,希望大家體會到全系老師對你們的依依不舍之情。我們電氣工程學科以電路、電磁場作為看家本領,我想以“場”和“路”為核心字,嘗試做一副對聯,作為給大家的臨别贈言:
職業穩登場,臨場而不怯場,轉場不走過場,
守好立場,終場勝利必在望
人生健行路,趕路但莫攔路,探路莫抄近路,
瞄準正路,前路凱旋自可期

臨别贈言
同學們,畢業既是一段人生旅程的圓滿句号,更是一段新航路的開始。祝願大家平安順遂、前程似錦、畢業快樂!
無論你們身處何方,電機系是你們永遠的家,歡迎你們常回家看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