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電機系開設的《電力電子技術基礎(國際班)》的課堂上出現了不同尋常的一幕——教室裡,全班學生悉數到齊,而任課教師孫凱老師則出現在了教室的大屏幕上。他通過學校提供的融合交互式教學設備在線上為教室裡的學生上課,而助教易哲嫄同學在教室裡協助教學。
原來孫老師在9月16日晚上7點騎車意外摔傷,被緊急送往北醫三院治療。孫老師雖然受傷,但他挂念的卻是第二天課堂上的同學們。為了不耽誤上課,孫老師把筆記本電腦帶到了醫院,并立即給電機系教學主管朱桂萍老師打電話,申請第二天遠程為學生們線上授課。朱老師當即同意,并根據這一特殊情況給出了相關的教學建議,包括助教博士生的安排和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預案,于是就出現了以上融合式教學的新場景。
法圖B112教室裡,全班13位同學全神貫注地聽孫老師講授電力電子技術的曆史、現狀和未來趨勢,不時穿插着師生互動,包括線上雨課堂的選擇題、投票、彈幕和線下的提問、回答,課程進展非常順利,聽課效果基本未受影響,而在現場的助教博士生易哲嫄負責傳遞話筒,很好地承擔起穿針引線、融合線上線下的角色。這一幕也吸引了恰好經過教室的學校教學質量評估中心主任王紅老師,課後在學校融合式教學專家組微信群裡專門點贊了孫凱老師的這一教學模式。
這一突發事件的平穩過渡,得益于電機系對融合式教學的高度重視和孫老師開學前的充分準備。在秋季學期開始之前,電機系所有任課老師在系黨委書記于歆傑老師和教學主管朱桂萍老師的帶領下,全員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融合式教學培訓。雖然孫凱老師的班級裡沒有未返校的同學,完全可以采用純線下教學的模式,但本着“防患于未然”的認真負責态度,孫老師和助教易哲嫄同學在學期開始之前多次到六教和法圖教室測試融合式教學的平台軟件和硬件設備,演練各種場景,熟練掌握了融合交互式教學的各種教學手段。9月16日當晚,考慮到融合式教學與傳統線下教學的差異,孫老師還臨時修改了教案,精心增設了多個互動環節,以确保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
9月24日的第二次上課,孫老師因為傷勢未愈,繼續在家裡給學生們線上授課。而教室現場又出現了一個新情況,有一名同學因病改在線上聽課。在第一周授課經驗的基礎上,孫老師繼續思考并優化融合式教學的課程設計,利用教室增設的教師視角畫面,啟發調動同學們現場讨論交流,進一步增強了現場感和互動感。
經過兩周的融合式教學體驗,孫凱老師非常感慨地談起自己的體會:“融合式教學使一次生活的意外沒有釀成教學的‘意外’,成為了保障教學運行可靠性的‘不間斷電源’”,“融合式教學的内涵和外延非常豐富,未來應該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它的價值值得我們繼續探索和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