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歆傑 bevictor伟德官网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電機系教授
2020年初,中國面臨着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武漢封城,全國性限制人員流動,高校學生推遲返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疫情既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對高等教學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水平的大考。為有效應對疫情,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高校要引導教師擇優選用适合的慕課、SPOC以及校内在線課程資源,開展線上教學,組織線上讨論、答疑輔導等教學活動,布置在線作業,進行在線測驗等學習考核,保證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在較長時間内面對全體注冊學生開展在線教學,這是我國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創舉。
随着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各國高校均面臨相同或類似的局面。全球共同開啟了一場人類曆史沒有的、數以億計師生共同參與的超大規模高等教育在線教學實踐活動。
坦率地說,無論中外,無論是否名校,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們都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遭遇戰”。但是兩軍相逢勇者勝。教育管理者和高校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在半個學期、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搞好在線教學。這既是高校必須直面和解決的問題,也是高校間在教育教學和信息技術融合方面的激烈競争,其結果可能撬動和改變世界高等教育版圖。
作者結合前一階段在bevictor伟德官网組織開展并親身實踐在線教學的體會,談談對教育部推出在線教學國際平台的理解。
1.在線教學中國方案的幾個特點
首先要從理念上确認學習成效是在線教學的核心。師生之間較長時間内采用異地分散的方式開展在線教學,需要對學習成效給予比以往更高的關注。學生在家中學習,環境、氛圍、學習資源、網絡條件都與校園内有較大差别,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要想準确獲取學習成效,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師需要認可交互在當前在線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隻有通過實時(或準實時)交互,才能獲取學習成效數據,并據此進行調整,以确保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
其次要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和工具。就像我們去教室上課需要房間、照明、投影、黑闆和計算機一樣,在線教學也需要若幹資源和工具。可喜的是,整個社會都在為之努力:許多慕課(或在線學習資源)平台将課程和資源免費開放;不少出版社對教材提供了限時免費的網絡訪問權限;諸多網絡會議平台允許用戶在疫情時期免費使用;若幹智慧教學工具也能夠提供多種實時交互功能,以促進對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需要指出,當前場景下,單一資源和平台無法滿足實質等效的需求,教師要學會打“組合拳”。
第三要在遠程教學中對原有教法進行若幹有針對性的調整。由于學生在家在線學習時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需要将兩次休息之間的授課時長從當前的45或50分鐘适度縮短,這是所謂的“碎”。此外,在一段連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采用更為豐富的交互式手段,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采集學習成效反饋,這是所謂的“動”。采用這樣的設計後,在原有的授課時間内自然無法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内容。因此需要進行教學内容調整,将一部分課内無法顧及的内容調整至課外,安排學生去學習慕課等在線資源,這是所謂的“減”。隻有将“碎”、“動”、“減”配合使用,才能實現交互式教學設計。
上述理念和措施,無疑都是我國高等教育管理者和教師從實踐中得來的、飽含教育創新思維的創舉。2個多月的實踐表明,它們基本适合中國當前的高等教育在線教學國情。
2.在線教學中國方案的世界分享
3月份以來,全球疫情日趨嚴峻。截止4月23日,中國以外的累計确診人數已超過250萬,死亡人數超過17萬。新冠肺炎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全球數以億計的高校學生因此而無法返校上課,不少學校甚至已在考慮秋季學期的在線教學預案。毫無疑問,中國在應對疫情在線教學方面取得的經驗是值得所有人關注和借鑒的。
此外,改革開放40餘年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各種國際通行的高校排名中,中國高校進入前100、前50、甚至前20已屢見不鮮;在各種國際專業的排名中,中國高校的專業進入前20、前10也不在少數。這意味着,中國部分高水平大學和專業,已經具備面向世界提供知識傳授和能力訓練的基本條件。
将上述兩個因素結合起來,以中國大學在應對新冠肺炎期間組織在線教學的實踐活動為抓手,建立在線教學國際平台,為全世界有意願的學習者和教師提供來自中國的解決方案,既能體現中國的大國擔當,也能在實實在在地分享疫情時期在線教學的有效做法。教育部由此在4月初決定将“愛課程”和“學堂在線”作為首批國際平台,面向世界推出。
推出在線教學國際平台,并不僅僅是原有慕課的異步學習場景和現有在線教學的同步學習場景的大集合。在當前各種新教學工具層出不窮,各種新教學方法紛至沓來的情況下,推出和推廣國際平台無疑會成為全球在線教育的最佳試驗田。各種結合了同步和異步多元化的教與學場景會在國際平台上湧現,為世界高等教育提供最鮮活的實踐案例。
疫情還在持續,而且可能在較長時間内持續。在線教學由此可能成為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新常态。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始終秉承教育創新的基本理念,依托國際平台,探索适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在線教學解決方案。
轉載聲明|轉自“鳳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