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到教育教學新常态即将到來,探索其主要特點,并及時開展相應的準備工作,具有特殊的時代意涵、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一 我們即将迎來教育教學新常态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反觀國際疫情,卻在3月以來迅速蔓延,截至5月3日,全球(除中國外)已累計确診336萬人,而且每日新增确診病例依然居高不下。從全球視角來看,新冠肺炎患者數量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内保持高位,疫情防控可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對整個人類社會産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4月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疫情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運行方式,教育教學勢必進入新常态。在筆者最近參與組織的多場在線教育教學國際研讨會上,來自美國、歐洲、亞洲的多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均不約而同地說出了“new normal”(新常态)的聲音。
另一方面,2月份以來,許多教師經曆了從懷疑抵觸、到勇敢嘗試,經曆挫折失敗,最終順利開展在線教學的心路曆程。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諸多在線教學相對于傳統授課的優點,比如課件清晰、聲音清楚、匿名互動中學生更為積極、互動結果的實時展示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後可反複回看……這些優勢讓很多師生從内心發出了“今後再也回不去了”的感慨。當然,我們最終是要回到校園内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實體課堂教學也勢必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但是當前在線教學中湧現出來的一些教學新方法和新場景,都将對未來校園内的教育教學産生深刻影響。
由于疫情形勢還在不斷地變化,我們很難準确預言教育教學新常态到底是什麼,有可能當前所做的種種預判在未來看來隻是以管窺豹。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守株待兔”,要及時總結當前經驗,做出預判,進行相應的準備,面對新變化時,再進行調整。隻有這樣,才能在新常态中始終遊刃有餘。
二 教育教學新常态的幾個特點
(1)混合式教育教學成為大勢所趨
以往各個學校組織的在線和混合式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培訓,往往隻能吸引對教學創新感興趣的少數教師和要求新入職教師參加,這樣的教學培訓和研讨隻能“撬動冰山的一角”。也就是說,大部分教師并不了解或認同移動互聯網對教育教學可能帶來的變化。
當前這場全面在線教學行動,對許多師生而言,相當于一次混合式教學的“啟蒙運動”。
一方面,它迫使大量原先并沒有接觸過、對在線教學持觀望甚至是抵觸情緒的教師“被動”地親身參與其中。而當中的不少人驚喜地發現,組織學生開展線上教學并不太費力,而且還能夠了解大量原先在課堂教學中掌握不到的學習成效數據,這樣就可以随時進行教學上的調整。這場全民抗疫在線教學撬動了整個冰山,不少混合式教學的“小白”,經過2個月的“修煉”,成長為在線教學的“達人”。另一方面,經曆了幾乎整個學期在線學習的學生也會對這種新的學習模式産生認同,進而“倒逼”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
将來學生們回到校園上課後,完全放棄在線學習的課程将成為少數。絕大多數課程會在某個方面引入在線學習的成分,使得混合式教育教學成為大勢所趨。
(2)混合式教學新場景不斷湧現
疫情前的混合式教學主要指教師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手機或電腦學習在線資源,上課的時候進行線下講授和讨論。由于此次疫情的特點,為了同時開展常态化防疫和正常教學活動,即使學生全部回到校園後,依然可能存在部分學生在教室聽講,部分在圖書館或宿舍參與直播,實時進行在線學習的情況。也就是說,混合式教學由标準的全體學生課前線上和課堂線下混合,拓展成為部分學生線上和部分學生線下的混合。此外,不少課程和科研實驗也可能會以更為分散、更多在線比例的方式來完成,學生在實驗室裡可能更多的是在避免人群聚集的前提下進行成果提交和問題讨論等。
在标準課堂教學中,師生能夠實時産生教與學之間的互動,但受限于教室容量等因素,一位教師能夠同時給上百名學生上課已屬非常難得。而與傳統課堂相比,慕課模式的最大好處是學生可以自定制學習進度,因此吸引了大量社會學習者參與,但由于其異步學習的本質,存在交互偏弱、對學習者約束力不強等不足,學習完成率一直很低。不過,伴随着工具進步和教學法改進,在當前的抗疫在線教學中,出現了不少教師通過在線方式面對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實現“教與學”和“學與學”間高質量實時交互的生動案例。實體的教室已經不再成為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約束。随着在線教學的發展,“課堂”一詞有了全新的含義。後疫情時期,會越來越多地出現“超級教師”,他們在工具和助教的幫助下,可以用在線的方式,實時、同步地對成千上萬的學習者開展高質量教學。如果再輔以課後适度的線下學習,這種模式可能達到甚至超過原先課堂教學的學習效果。
(3)混合式教育新模式初見端倪
在抗疫時期,bevictor伟德官网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新疆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學生提供了“克隆班”,為清華學生提供了“未央班”。在清華教師面對校内教學班開展在線教學的同時,“克隆班”和“未央班”的學生能夠同步學習,并進行反饋。在後疫情時期,基于上述實踐,可能對雙學士學位、輔修學位的培養方式,乃至構建更大範圍内的終身學習體系提供全新的解決思路。
以往對于某課程來說,要确保第一學士學位、雙學士學位和輔修學位的學生達到相同的學習成效,教師就需要開設多個教學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高質量在線直播的優勢,同時加強課後線下輔導和讨論的教學支持,就能夠在不明顯增加教師教學工作量的前提下,滿足更多校内學習者的需求。
此外,制約招生人數的硬約束往往在于校園内宿舍、實驗室、教室和圖書館的容量。如果能夠探索出新型混合式人才培養的模式,讓通過入學水平測試的學生一段時間内在家中進行在線學習,另外一段時間到校園進入實驗室和課題組與教師、同學緊密接觸。這樣既确保了學習質量,又緩解了校園壓力,還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浸潤和感悟校園文化氛圍。
三 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1)網絡基礎設施
前述若幹新教育教學場景,對校園網絡基礎設施提出了新要求:不僅要在校園内實現網絡覆蓋,還需要在教室、圖書館和宿舍等關鍵場所提供高帶寬網絡服務;不僅要确保正常上課時間的網絡穩定性,由于混合式教學涉及課内課外,全天的網絡均需保持暢通;不僅要确保無線局域網,對校園内5G移動數據網的布局也需要盡早開展。
(2)資源和工具開發
在抗疫教學期間,慕課和虛拟仿真中心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後疫情時期,要及時關注同步學習與異步學習相結合的新形态慕課的建設;進一步開發完善雨課堂等實時交互式教學工具性能;加速雷實驗等具有實時數據反饋功能的移動實驗室和虛拟仿真項目的建設;積極探索增強現實(AR)和虛拟現實(VR)在各類課程中的應用場景。
(3)經驗總結與教師培訓
為順利實現廣大教師從标準課堂教學向新常态下混合式教學的過渡,與之配套的教師培訓工作需要及早布局和開展:在線教學中形成的新教法要及時總結,遇到的新問題要盡早找到解決方案,對未來校園混合式教學的研讨工作坊要随之開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要想有效應對大考,化危為機,需要及時認識到教育教學新常态的特點,早下先手棋。适應快速變化時代的關鍵,在于既保持不變的初心,又具備快速調整的行動力。
作者簡介
于歆傑,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教授,黨委書記。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磁發射技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台與課程建設專家顧問組副組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科基礎課程教指委秘書長、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教指委委員,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學實驗室主任,bevictor伟德官网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bevictor伟德官网首門慕課、标杆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電路原理”負責人。
轉載聲明|轉自“bevictor伟德官网藤影荷聲”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