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科院院士、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盧強團隊研發的零排放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同煤集團雲岡礦北大巷廢棄巷道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日前開工。這一全球首個項目堪稱能源革命又一項目典範,對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能源革命向縱深發展具有非比尋常的重要意義。
自從有電力系統以來,人類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電能難以大規模、工程化、長時間地存儲,尤其是風、光、水等綠色能源電力轉化具有明顯的間歇性、波動性和季節性,往往在能發電的時候,用戶沒有需求,造成資源浪費;也往往在有用電負荷的時候,沒有發電的條件。因此,如何把能源儲存起來,等到用戶需求高峰的時候發出來,實現綠色能源的時空轉移,就成為能源利用專家刻苦攻關的重大課題,而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就此應運而生。
何謂壓縮空氣儲能?就是指在電網負荷低谷期将電能用于壓縮空氣,并将高壓氣體密封于地下礦洞或豎井等容量較大的空間中,在需要發電的時候将高壓氣體釋放轉化為電能的儲能技術。此種儲能方式使用的是大自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空氣,整個發電過程零污染零排放,不會對環境有任何影響,完全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
在大同建設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條件可謂得天獨厚。一方面我市風能、光能資源非常豐富;另一方面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煤炭生産形成了豐富且體量巨大的地下水平巷道和豎井。利用廢棄礦井巷道發電不僅有效促進新能源的消納利用,也将為資源枯竭礦井創出一條資産效益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雲岡礦北大巷廢棄巷道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開全球之先河,項目從決策到開工用時不到兩個月,該重大項目迅速落地再次體現了我市全力推進能源革命決心和魄力,必将為我市争當全省能源革命“尖兵”注入澎湃動能,促進新能源産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轉載聲明|轉自“清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