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由教育部組織的“大容量電力電子系統電磁瞬态過程分析與控制”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安、上海大學教授陳伯時等9位評價委員會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韓英铎,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副處長劉昕民,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主任康重慶,bevictor伟德官网科研院馬小力,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教授趙争鳴領銜的大容量電力電子與新型電力傳輸團隊成員等相關人員共計30餘人參加了本次成果評價會。
評價會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劉昕民副處長主持,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康重慶主任緻歡迎詞。趙争鳴教授、袁立強副研究員等項目組成員分别做了技術報告、查新報告、測試報告和經濟社會效益報告等。該科技成果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電力電子領域第一個重大項目以及三個聯合機構的校企合作項目,曆經十五年的潛心科研,創造性地從系統電磁能量變換和開關脈沖瞬态過程的角度展開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容量電力電子變換系統電磁瞬态過程分析與控制技術,有效地提高了裝置變換能力和系統可靠性,并推廣應用于大容量電力電子裝備及工程實際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應用報告指出,近三年間直接經濟效益超18億元,在西電東送、西氣東輸、新能源并網傳輸、區域電網互聯、電能質量提升等國家重點工程領域和多個海外工程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評價委員會專家在聽取研究團隊彙報的基礎上,對科技成果在大容量電力電子系統電磁瞬态分析理論與控制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表示高度肯定,并就具體技術問題展開了質詢和讨論。評價委員、上海大學陳伯時教授認為該科技成果在電力電子系統可靠性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實現了電磁瞬态過程的精确分析和控制;評價委員、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力電子分會肖向峰秘書長認為該科技成果具有很好的引領性和前瞻性,已經上升到理論高度,并建議後續與器件制造者開展更深入的合作研究;評價委員會主任周孝信院士肯定了成果的重大意義,并建議進一步系統化和完善相關理論,從而建立起電力電子學的基礎理論體系。
經讨論,評價委員會專家一緻認為,該科技成果在大容量電力電子系統電磁瞬态分析理論與控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引領并推進了國内外大容量電力電子系統電磁瞬态分析理論和控制領域的發展和進步,科技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