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各位畢業生、線上的各位親友、各位老師、各位校友、各位嘉賓:
大家好!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盛夏之際,我們迎來了2022年畢業季。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全系師生,向學業有成的56名博士畢業生、97名碩士畢業生和113名本科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辛勤付出、悉心指導各位同學的老師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也向一直以來關心、幫助和支持同學們發展的各位親友、各位校友表示最由衷的感謝!
同學們,今年是電機系建系90周年,這是裡程碑式的一年。“九秩電機心,一生清華情”,作為bevictor伟德官网最早設立的工科院系之一,她擁有波瀾壯闊的曆史,先後孕育出4個新系,培育了18800多名學生,其中不乏學術大師、興業英才、治國棟梁。在bevictor伟德官网111周年校慶之際,電機系90周年系慶大會在新清華學堂順利舉行,相關單位領導專家、衆多校友和各界朋友到現場參與活動,更有超過十三萬人次通過多個網絡平台參與了線上互動,電機系90載發展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緻認可。“電機九秩,築夢百年”。在國家推進雙碳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電機系迸發了新的活力,在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事業中銳意進取,在全球電力能源領域技術革命的發展洪流中貢獻重要力量。在座的各位畢業生,你們正是這一曆史機遇的見證者和接班人,無論畢業後你們将前往何地,身居何位,在電機系的這段求學時光将成為你們一生的印記,你們也始終是電機系最寶貴的财富。
同學們,過去一年電機系以嶄新的面貌快速發展。在科學研究方面,受科技部和工信部委托,我們牽頭組織編寫了《新型電力系統技術研究報告》并做了公開發布;梅生偉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的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範項目在江蘇常州正式投産,成為我國新型儲能技術發展的裡程碑;曾嵘教授、餘占清副教授、黃瑜珑副教授等完成的“大容量直流開斷技術”獲得IET E&T “未來電力與能源領域”(Future Power & Energy)創新獎;陳啟鑫副教授代表能源互聯網智庫中心研究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方案并提出建議稿,為中央決策提供理論依據;鄭澤東副教授和中車團隊研制了電壓等級最高的27.5kV牽引電力電子變壓器,并完成動車組裝車試驗運行;易陳誼副教授在鈣钛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連續在高水平期刊焦耳、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論文。在隊伍建設方面,吳維韓教授獲得“顧毓琇電機工程獎”;梁曦東教授獲得bevictor伟德官网新百年教學成就獎;胡軍副教授獲評國家傑青,是本學科首位、也是唯一一位以副教授職稱入選的學者;吳文傳教授榮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鐘海旺副教授榮獲bevictor伟德官网“學術新人獎”。在對外合作方面,我們剛剛與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成立了數字電網聯合研究院,闵勇教授擔任院長;我們創立了由何金良教授擔任主編的英文國際期刊《電力能源彙刊(iEnergy)》,為未來新一代電力和能源系統提供新的學術交流平台。
同樣的,我們也非常高興地看到電機系的同學們在各個方面嶄露頭角。博士生施博辰提出了一套狀态離散的電力電子仿真方法,獲得國際大電網委員會全球博士論文獎、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特等獎學金和“學術新秀”;博士生卓振宇研究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我國電力系統轉型路徑,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碩士生熊宇峰獲得IEEE電力與能源學會優秀學生獎學金;碩士生王大為熱心公益,赴西藏支教一年,獲得“校園十佳志願者”稱号,在其擔任輔導員的本科畢業班中,又有王晔囡、黃卓爾二位同學即将赴西部支教。曾任系學生會主席的陳家祺同學在校期間積極傳承公益精神,累計志願服務460小時,獲得“bevictor伟德官网五星級紫荊志願者”稱号;曾任電83班班長的張藝選擇加入中航沈飛公司,投身航空報國的國防事業,獲得bevictor伟德官网畢業生啟航獎銀獎。各位本科畢業生,你們是8字班,我也是8字班,1988年入學,比你們早30年,所以看到你們我非常親切。我欣喜地看到,這一屆八字班同學積極響應時代号召,何斓珂、陳家祺、逄巨鵬、李鑫源、李沛洋、胡慧怡、王奕、沈箫童8名同學參與慶祝建黨100周年志願服務,王奕、葉倚伶、刁晗、郗琛、師雨菲、陳家祺、馬清元、陳遠博、何斓珂9名同學參與服務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國家重大專項活動貢獻青年力量、電機力量。電84班同學全面發展,兩次榮獲“bevictor伟德官网甲級團支部”稱号,并獲“bevictor伟德官网本科生畢業班先進班集體”稱号。西主樓、高壓館、紫荊操場上都活躍着同學們的身影,盡管受到了兩年多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但是,你們不論是在學習科研、社會服務,還是體育競技、文藝活動之中,都淋漓盡緻地展現出了當代青年人的熱情,你們在不同的領域閃閃發光,燦若繁星,積累了電機系前行的每一步。
同學們,不久後你們将前往各自的崗位,開啟新的征途。按照往年慣例,對咱們電機系的學子,我想用電氣工程學科中的三組關鍵詞,給大家送上三點臨别寄語。
第一,及時“儲能”、适時“放電”。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舉足輕重,原因之一在于它能在用電低谷充電,并在用電高峰放電,既不浪費低谷的多餘新能源電能,又能在高峰時刻解燃眉之急。人生亦存在高峰與低谷,隻有在日常低谷中厚積于儲能,才能在機遇高峰到來時薄發而放電。1996屆博士系友馬偉明院士,長期從事艦船綜合電力系統的研究工作。十多年前,他提出了艦船綜合電力系統的中壓直流技術路線,受到很多質疑,但馬偉明沒有放棄,繼續攻堅。經過10年低谷期的探索和技術儲備,他攻克了這一世界公認的重大技術難題,躍上我國艦船動力的技術高峰、實現跨越發展。此後馬偉明帶領團隊在電磁彈射技術領域取得全面突破,近日下水的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便搭載了我國自主研發的電磁彈射裝置。希望同學們能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學習知識,珍惜時間随時随地進行自我儲能和不斷積累,在時機到來的時候,把握機會發光放電,實現自我價值。
第二,瞄準“穩态”、控好“暫态”。穩态的安全經濟運行是電力系統為全社會提供穩定電能服務的重要基礎。然而,系統運行時刻面臨着各類因素變化所帶來的暫态,真正魯棒的系統應能在面對各種暫态時仍維持穩定。人都希望擁有安穩幸福的生活,但人生中總有接踵而來的變化與必須面對的挑戰。隻有在保持堅定目标的基礎上,擁抱變化,戰勝挑戰,才能成為生活的主人。2007級碩士系友趙翔宇,在碩士畢業後進入南方電網下屬的貴州電網公司工作,從那時起便一直堅守在調度運行崗位上,确保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但調度運行是充滿暫态變化的,需要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态并具有快速的應變能力。在六年調度值班工作中,他不斷提升調度運行業務技能,面對異常事故有條不紊開展應急處置,精益求精下好每一步指令,千百次操作沒有一次差錯,在充滿挑戰的職業發展第一站走出堅實一步。希望同學們在未來前行的過程中,既能做事穩重、瞄準穩态目标,意志堅定地朝确定的方向努力,也能接受不确定性,态度積極控好暫态,坦然應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第三,把握“節點”,走好“支路”。節點和支路是組成電力網絡的基本元素,節點之間的電壓決定了支路中電流的方向。人生亦是如此,每個節點所做的選擇決定了下個支路的走向,無數個節點和支路便組成了自己的一生。我們都要把握好每個節點的選擇,永遠走在有意義的支路上。與電機系同齡的1952級本科系友毛裕貴,在畢業的“節點”以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電力部北京技術改進局工作并很快作為組長承擔了“鋁線代替銅線”重大戰略項目。1958年,出生于上海的他懷揣建設祖國的夢想支援大西北,後來多次服從組織安排,幾經輾轉前往陝西省定邊縣機械廠工作。為解決定邊縣通電問題,他在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情況下,自學土木、建築知識,帶領當地的泥瓦匠和剛剛進入縣電力局的青工一起,十年風餐露宿,最終陸續建成4座變電站,點亮了萬家燈火,從根本上改變了定邊縣的生産生活面貌。在人生的每個轉折節點,毛裕貴學長堅定選擇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新天地裡走出一條清華電機人的支路來。在今年的畢業生中,還湧現出了覃欣然、張藝、楊雁勇、楊越、趙嘉倫、何福科等同學,在人生的關鍵節點選擇到基層地區、重點單位實現自己的價值。希望同學們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永葆初心,永懷熱忱,把握關鍵節點,做出不負時代的選擇,腳踏實地走好每條支路,實現屬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同學們,國家提出雙碳目标和新型電力系統戰略,為我們電氣工程學科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技術創新的重大機遇。保證發電和用電實時平衡,是電力系統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的基本要求,在新能源占比不斷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發-用”的實時平衡任務則更加艱巨。我們必須通過深刻的電力系統轉型和技術變革來實現這一目标。這裡我想以9組“發-用”2字嘗試做一副對聯作為臨别贈言,希望對大家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啟迪:

上聯是:一身本領當何用?遵用美德、活用知識、緻用體魄,前用計後用策、更需用心用力,應知諸處皆用武之地;
下聯是:滿腹經綸正出發:激發靈感、萌發思想、觸發能力,大發現小發明、俱可發熱發光,甚喜我輩乃發電其人!
同學們,幾年前你們滿懷期待來到校園,如今你們将知識裝滿行囊,懷着更遠大的抱負即将離開。臨别之際,祝願大家前路坦蕩,一路繁花,平安順遂,畢業快樂!無論你們身在何方,請牢記并踐行“為學在嚴、為人要正”的系訓。你們永遠是電機系的畢業生,清華園、電機系永遠是你們的家,歡迎你們常回家看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