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系主任康重慶
親愛的各位畢業生、各位親友、各位老師;現場和線上的各位校友、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盛夏之際,我們迎來了2024年畢業季和出征。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全系師生,向學業有成的112名本科畢業生、57名碩士畢業生和73名博士畢業生、以及出站的35位博士後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辛勤付出、悉心指導各位同學的老師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也向一直以來關心、幫助和支持同學們發展的各位親友、各位校友表示最由衷的感謝!
今年我們迎來了偉大祖國75周年華誕,75年來,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年又恰逢“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十周年,十年來,我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能源高質量發展邁出了新步伐。過去的一年,是全球科技創新和産業變革加速發展的一年;對電機系來說,是進一步推進學科建設、提升科研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一年。在推進雙碳戰略、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偉大事業中,電機系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努力為電力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技術變革作出貢獻。同學們,你們正是這一曆史機遇的見證者和接班人。無論畢業後你們前往何地、身處何位,在電機系的這段求學時光将成為你們一生的寶貴記憶,你們也始終是電機系最珍貴的财富。
同學們,在2023-2024學年裡,電機系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紮實的成效。在隊伍建設方面,梅生偉教授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何金良教授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孫宏斌教授牽頭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獲批立項;董新洲教授獲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高景德科技成就獎;孫凱副教授、郭慶來教授、謝小榮教授當選IEEE Fellow;鄭澤東副教授、陳來軍副研究員、王彬副研究員、趙彪副教授等入選國家各類人才計劃。在科學研究方面,曾嵘教授、餘占清副教授團隊以高壓大容量直流開斷半導體器件和直流斷路器的重要突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陸超教授團隊承擔的 “天津靜海線柔性直流牽引供電示範工程”獲批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首個綠色裝備項目并正式啟動;袁立強研究員、慈松研究員等牽頭獲批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吳文傳教授牽頭的主動配電網能量管理與集群控制、黨智敏教授牽頭的高儲能薄膜電容器聚合物電介質調控機制等成果分别獲得北京市科技獎勵一等獎;李琦副教授實現了電老化自診斷智能絕緣材料、楊穎副教授制備了以電池熱失控溫度為觸發變量的電池間熱切換隔層材料、莊池傑副研究員開發了基于薄膜铌酸锂的電場傳感器,這些基礎性成果均發表在《自然》子刊。在教育教學方面,于歆傑教授以其深耕教育一線,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的傑出貢獻而分别榮獲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第四屆傑出教學獎,朱桂萍教授的“電路原理”慕課和混合式教學成果獲得首屆“世界MOOC與在線教育聯盟獎” ,我本人也剛剛獲得IEEE PES Peter W. Sauer傑出電力工程教育獎,上述獲獎也體現了國際國内同行對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的高度認可。
同樣的,我們也非常高興地看到電機系的同學們在各個方面嶄露頭角。在電機系和未央書院本科畢業生之中,孫英聰刻苦學習,在64門必限課程中有45門取得了4.0滿績點的優異成績,并以第一作者在IEEE期刊上發表了學術論文;劉志成學業優異,分别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和物理競賽一等獎,并獲等離子體科技創新競賽特等獎;許鑫、劉彥宏分别主持“大創”計劃創業實踐國家級項目(全校共7項);韓憶飛獲批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批本科生“啟研”計劃項目;徐哲、邢海潼大學期間志願服務時長超過300小時;白立來、劉緯博、蘇嘯天、孫揚凱、栗航宇等同學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志願者工作中貢獻了青年力量、電機力量;王強 毅然選擇回到貴州從事锂電池研發工作,支持家鄉發展;潘騰飛、劉灏即将踏上前往陝西和雲南的支教之旅;電05班和電03班班集體建設成果突出,榮獲甲團、校先進班集體等多項榮譽。在碩士畢業生之中,許涵實現了硬件在環的電力電子仿真算法的創新,為DSIM仿真平台的拓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王冠博選擇回到家鄉電力企業就職,為振興東北貢獻自己的力量;電碩211班全面發展,實現了班級榮譽的大滿貫。在博士畢業生之中,任春頻突破了逆阻IGCT的高電壓耐受和大電流開斷難題,獲評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學生新秀”;馮成作為骨幹設計研發城市級虛拟電廠控制終端與聚合平台榮獲日内瓦國際發明展傑出創新獎、特别嘉許金獎。在最近一年出站的博士後之中,李笑竹多次赴青海大學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出站時又以副教授身份引進至新疆大學電氣學院支援西部建設;巴基斯坦籍的江夏(Jan Shair)由于風電次/超同步振蕩抑制方面的成果獲校級優秀博士論文并在博士後期間入選“水木學者”。同學們,你們在學習科研、社會服務、文體活動之中,都充分展示了熱情、青春與活力。你們用汗水和笑聲,為自己的校園時光增添了别樣的光彩。你們用自己的行動诠釋着青春的意義和價值,成為了新時代最美的風景線。
同學們,不久後你們将前往各自的崗位,開啟新的征途。按照往年慣例,對咱們電機系的學子,我仍然用電氣工程學科中的三組關鍵詞,給大家送上三點臨别寄語。
康重慶寄語畢業生
第一,認準“基波”,抑制“諧波”。電力系統中基波和諧波往往是并存的,基波是主體,諧波需要抑制。在電機系求學的日子裡,相信同學們已經遇到了許多“諧波”,或是學習路上的紛紛擾擾,或是科研途中的磕磕絆絆,但你們終是抵抗住了層層困惑,迎來了屬于你們的畢業典禮。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會是一帆風順,但請保持自己的堅韌和智慧,錨定目标,踏浪而行。電機系2013屆博士系友張昭遂,在學期間曾擔任bevictor伟德官网團委副書記、校學生會主席。學業和社工的雙重壓力也曾讓他感到迷茫,但他始終堅守初心,選擇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不斷提升自我,後來他挂職至天津市濱海新區主持科技創新工作,“雙肩挑”成為了他的人生主旋律。目前他在天津市河東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的崗位上,繼續踐行高質量發展、服務地方經濟騰飛。同學們,昭遂學長在公共服務中找到了人生的“基波”,路雖遠,行則将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希望同學們善于抓住問題的核心,認準自身發展的主流;在面對困惑和幹擾時,謹記“為人要正”的系訓,能夠嚴于律己,守正而創新。
第二,不懼“低谷”,勇攀“高峰”。電力負荷時刻在波動,一天之中總是有低谷負荷,也有高峰負荷,削峰填谷是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議題。人生的道路也不是一馬平川,處理好低谷期和高峰期同樣重要。在未來的生活中,同學們将遇到許多挫折,但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畏懼挑戰。吃一塹長一智,要善于總結經驗,風雨之後當見彩虹。2021屆系友地尼亞爾在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家鄉,進入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工作。在剛接觸工作時,龐大的變電站設備讓他不知所措,冬季的帶電檢測更是對他專業能力和意志力的雙重考驗,工作上的挑戰無疑是讓他陷入“低谷”,但他積極向基層師傅請教,常年在不同的變電站之間奔波,解決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難題,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電網人,迎來專業工作的小高峰。同學們,地尼亞爾學長為你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直面困難,提升自我,建設家國。希望同學們從容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不懼一時一刻的挫折,傳承清華人行勝于言的作風,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最終分享成功的喜悅。
第三,敢于“觸發”,勤于“複位”。觸發和複位通常在系統運行中相生相伴,當滿足觸發條件時,系統運行進入新的狀态,當按下複位鍵時,系統則恢複到預設工況。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新時代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步自封不可取,隻有創新才能發展。但也要不忘初心常自省,不要在一次又一次的“觸發”中迷失了自我,既要有“觸發”的勇氣,更要有“複位”的底氣。1965屆系友周孝信院士長期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的研究,主持開發了第一套“電力系統分析綜合程序”。在他畢業後不久就帶領團隊開發了我國第一套離線仿真軟件。随着電網規模快速發展、複雜度提升,對仿真的快速性要求越來越高,他勇于“複位”,重新審視最基礎的實時仿真技術、重構軟件體系,實現超實時仿真對電網預測預控;在新能源規模化接入的新時代,周院士再次觸發新技術,指導團隊開發在線仿真工具,為系統提供動态能力分析和決策支撐。他從未停止思考與創新,在80歲高齡時還研究提出了綜合能源生産發電單元(IEPU)的新構想。同學們,電機系希望你們帶走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像周院士一樣永遠創新的信念和能力。希望同學們上下求索,永遠保持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恣意,敢于探索新的人生狀态,同時也要時刻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審慎,勤于回顧、不忘初心。
同學們,回顧電氣技術的發展史,以特斯拉與愛迪生為代表所産生的關于“交流電”與“直流電”的技術交鋒讓我們記憶猶新。在後來長達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交流始終占據主體地位;而近年來以特高壓直流、柔性直流為代表的直流技術異軍突起,讓我們進入了多電壓等級交直流混聯的新時代,這也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特征,為我們電氣工程學科帶來新的變革。這裡我想以9組“交-直”2字嘗試做一副對聯作為臨别贈言,希望對大家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啟迪:
康重慶以對聯作臨别贈言
上聯是:學子莘莘交彙吾校:交心交志交砺鋒芒,情交似海深;交融學科,交鋒思想,今夕百感交集交響青春曲
下聯是:繁星熠熠直赴各方:直言直行直面挑戰,氣直如虹壯;直攀高峰,直抒宏願,來日一帆直挂直奏歲月歌
同學們,在清華園的生活和學習,讓你們在各方面收獲了成長。如今你們滿懷期待即将離開校園、告辭師長、分别同學,在建設家鄉、服務國家的征程上奮鬥前行。我代表全系在校師生,祝願大家前路坦蕩,一路繁花,平安順遂,畢業快樂!無論你們身在何方,你們永遠是電機系的畢業生,清華園、電機系永遠是你們的家,歡迎你們常回家看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