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
    官方微信公衆号
    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衆号
    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衆号
    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校友會
    官方微信公衆号
    bevictor伟德官网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衆号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衆号

電機系微信公衆号

校友微信公衆号

研究生微信公衆号

本科生微信二維碼

北京院微信公衆号

四川院微信公衆号

“雙創”專欄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系動态 > “雙創”專欄 > 正文

作者簡介

于歆傑,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教授。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的理念日漸得到重視。在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和2019年3月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總書記又對課程思政有進一步闡述。教育部在近期組織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金課”建設與評審過程中,對課程思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各學校也相應地在教學成果獎、教學名師評選乃至教師日常教學檔案袋中加入了對課程思政的要求。因此在理工科核心課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該如何做好的問題。

盡管如此,在筆者日常接觸的理工科核心課教師中,依然有不少人對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和方法存在種種誤解。本文結合日常教學的思考和舉措,對在理工科核心課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提出一些觀點,分享一些方法。

關于課程思政的若幹誤解

首先我們來分析幾個關于理工科核心課教師對課程思政常見的錯誤或片面觀點:

觀點1(錯誤):理工科核心課的教學内容太多,沒有時間開展課程思政。理工科核心課往往都是本科培養方案中的 “硬課”,量大面廣,教學内容較多,在大多數高校中教學班級的容量都較大。學生對這些課程的掌握程度,直接或間接決定了他們學習後續專業課程乃至開展研究生論文工作的順利程度。因此,核心課老師有時候會說:“我沒工夫做課程思政。”

觀點2(錯誤):電路原理這種科技類的核心課難以開展課程思政。以筆者講授的電路原理為例,這門課的絕大多數知識點均在約100年前由西方的科學家或工程師發現或發明;整個課程的理論體系在50年前基本成熟;課程内容整體上側重邏輯,偏重推理。電路原理課堂中最常見的教學活動是給出定義、陳述定理、證明定理、應用方法解題……很多老師認為在這些“硬核”的教學活動中,難以水乳交融地開展課程思政教育。

觀點3(錯誤):課程和思政應該各司其職。時至今日,不少老師依然認為,課程思政是課程和思政各司其職,也就是說課程管内容、管智育,由教師負責,歸教務口管理;思政管思想、管德育,由輔導員負責,歸學生口管理。有老師甚至在提,要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開設不同類型課程,在不同環節中分别培養。

觀點4(錯誤):課程思政難脫“兩張皮”的俗套。有些老師擔心,課程思政難脫俗套,具體表現形式是在課堂上先進行一番脫離實際的說教,然後再講授具體内容,也就是說課程思政表現為内容和思政的“兩張皮”。

觀點5(片面):課程思政就是課堂思政。對于認可課程思政理念的老師而言,也往往在實踐中會有一些不完整、不準确的認識。比如:有老師認為課程思政就是課堂思政,教師隻需要在課堂裡結合某些内容開展思政教育就做到了課程思政。

觀點6(片面):課程思政就是結合案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的老師熱衷于搜集各種在本門課中開展思政教育的“話術”,也就是說,在這些老師心目中,能夠在課程的若幹典型案例中,講出事先設計好的有思政含義的話,就完成了課程思政的任務。

觀點7(片面):在課堂上講授人生感悟就是課程思政。還有老師将課程思政理解為雞湯荟萃,認為在課堂的頭尾或者結合相應的教學内容,給學生傳遞富有正能量的觀點,就是課程思政。

上述觀點,要麼是錯誤的,要麼是不完整和不準确的。核心課對于人才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理工科核心課教師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實現課程思政,高等教育的課程思政就無法真正落到實處。可以說,這是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筆者認為,理工科核心課教師對課程思政有誤解,可能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高校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培訓,更多是在“術”的層面上,比較強調教學法的培訓。而對“道”的層面,即教育教學理念方面,要麼講得太過高大上,無法落地;要麼隻有隻言片語,沒有結合實際課程進行深入讨論。而且即使是在“術”的層面上,當前的主要培訓思路依然停留在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使其具備在課堂上将比較艱深的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清楚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通過在教室裡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把知識學會。如果退回20年,這種教師培訓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因為學生要想學會這門課程,除了來教室聽講外,隻能自己悶頭啃相對而言比較艱深的教材,這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費時費力還難抓住重點。也就是說,傳統意義上,教師是學生“單一來源”的“優質”教育資源提供者。教師需要在教室裡把想講、該講的内容都講明白,大多數學生才能學明白。而事實上,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想講、該講的内容往往是越來越多的。因此教師經常會抱怨,課時不夠,更别說拿時間來做課程思政了。

完整理解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那麼該如何理解課程思政?為什麼作為理工科核心課教師,應該主動且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我想,這裡面有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原因。

從客觀方面來說,首先,優質教育資源已經(或即将)不再稀缺。随着教育部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大力推進精品開放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金課”建設,使全社會都可以免費獲取大量來自名校名師的名課資源。根據教育部2019年7月提供的數據,在全國各平台上開設的慕課數量已經超過12000門,而一所綜合性大學每學期開設出的課程數量也不過幾千門而已。其次,移動互聯網已經是絕大多數人進行交流的主要渠道,手機正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工具。學生帶着手機來上課,已經成為事實。再次,“95後”或“00後”學生所表現出的認知特點是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意願顯著增強,而且其信息獲取習慣越來越碎片化。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各慕課平台的學習者總數已超過1.2億。在很多學校都開始出現學生在課堂上邊聽老師講課,邊用手機或筆記本觀看其他教師講授的相應慕課視頻的情況。上述3個特點對以知識傳授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帶來了挑戰。通俗地說,在學生拿着手機躺在被窩裡就能夠學到名校名師名課的時代,前面強調的教師的“單一來源”和“優質”屬性都不再存在或者大打折扣了,在教室裡把知識正确地講出來已經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事了。

從主觀方面來說,教師需要将基本任務,從傳授知識過渡到人才培養(育人)上來。高校教師的首要學術責任是育人,而課程教學和課堂講授則是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對知識和素質辯證關系的讨論上,不乏先哲們的精彩論述,如筆者所在的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老系主任章名濤曾對新入學的青年學生說過:“你們來到清華,既要學會怎樣為學,更要學會怎樣為人。青年人首先要學為人,然後才是學為學。為人不好,為學再好,也可能成為害群之馬。學為人,首先是當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在給電機系建系60周年的賀信中這個觀點被1951屆畢業生朱镕基學長再次強調。自此,“為學在嚴,為人要正”逐漸成為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的系訓,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相得益彰。此外,bevictor伟德官网在第24次教育工作讨論會中總結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在第25次教育工作讨論會中得到深入落實。上述“三全育人” “為學為人” “三位一體”等理念都從不同側面揭示出:作為理工科核心課教師,其主要價值和職責是育人,具體體現在通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教學活動,來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塑造。

把上述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可以看出,如果核心課教師能夠主動利用優質在線學習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在課上和課後與學生加強互動,及時發現其學習瓶頸,分享其學習感悟,解決其學習困惑,一方面可以變被動為主動,重新找回學生對課程和課堂的關注;另一方面也能夠開展原本沒有時間進行、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價值塑造和課程思政教育。也就是說,混合式教學和課程思政,在優質教育資源不再稀缺的移動互聯時代,都是教師必須要主動開展的教育教學改革。

從不同層面實踐課程思政教育

下面,結合筆者負責的“電路原理”課程,談談如何實現課程思政,具體體現為在理工科核心課中立德樹人、開展價值塑造,同時進行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

1. 在理工科核心課中立德樹人

也許有讀者會說,立德樹人和電路原理有關系嗎?對于具體電路分析方法而言,它和立德樹人貌似沒有關系。但是電路課老師的言談舉止,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立德樹人的作用,這個作用可能比思政課教師的苦口婆心和聲情并茂更為重要。比如,作為我國高校教師,需要始終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言論行為有底線,盡量避免在在課堂上傳遞負能量。這毫無疑問是立德樹人。

除此之外,教師對待教學/課程/課堂的态度,既是潛移默化的課程思政,更是最直接的課程思政。比如教師會提前多少分鐘到教室進行課前準備?如果内容講不完,會不會拖堂?是不是無論如何都不調課?會不會讓助教代課?對于每堂課的備課時間多少?是否對遲到的學生給予明确批評?如何看待學生在課外用網絡方式提出的答疑需求?如何對學生給予個性化發展建議?如何對學生給出形成性教學評價?如何出期中期末考題以确保拿到以前考試卷子的學生不會因此而在分數上比沒拿到但認真複習的學生占便宜……這些問題既是關于一門課程如何運行的基本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更決定了一門課程質量的下界。關于如何守好課程質量下界的認識和措施,詳見拙作《于歆傑:一流課程的兩個邊界》(《中國大學教學》2019年第3期)。

我聽很多教師同行說過,現在學生的學風不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不行,筆者對此不能完全認同。誠然,移動互聯時代的原住民們對課程的認識和20年前的學生會有不同,但是學風問題,我想首先是教風問題,教師對待課程的态度将影響學生對待課程的态度;學習主動性問題,我想首先是教學主動性問題,教師是否能夠主動開展教學研究将影響學生是否能夠主動深入學習。這方面可以深入讨論的内容很多,囿于篇幅,這裡隻強調一點,即在整個社會環境日趨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在整個學術環境還是重科研輕教學的大背景下,教師是否能夠立德樹人體現在教師對課程足夠敬畏嗎?教師發自内心地認為課大于天嗎?事實上,學生學習某門課的最大收獲,往往不是其中的知識,而是他們心目中的學術楷模是如何看待上課這件事的!因此我前面說這是最直接的課程思政。

2. 在理工科核心課中開展價值塑造

和很多理工科核心課一樣,電路原理課中絕大多數知識點為西方所創,這似乎不利于課程思政。但改革開放40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各行各業均湧現出衆多“大國利器”,這裡面還是有不少文章可以做的。教師可以結合具體内容,講好中國故事,挖掘在曆史上或者當代中國科技進步對教學内容的貢獻。比如中國電力系統在最近幾十年的騰飛(從2004年起,我國每年新增的裝機容量比現在英國全國的裝機容量還要多),再比如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開發的電力系統電壓穩定控制算法進入美國PJM電網的中央控制室的案例等。

當然,價值塑造可以放在更廣闊的全球視角來展開。一方面,可以結合相應内容,回顧國内外重大科技創新的過程,比如重溫相量概念被提出的過程以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介紹我國1000kV超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的論證經過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學風等。另一方面,還可以結合相應的内容,講授國内外重大學術失範或科技發展誤判的案例,比如介紹在120年之前,愛迪生為了推廣直流系統,在公共場所用交流電流電死一頭大象、人為制造交流系統更危險的假象等。

此外,還可以結合具體物理概念,類比學生熟悉的場景。比如正弦穩态電路中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是相輔相成的一對概念,我們當然可以從物理和數學的層面探讨其聯系與區别,但也可以将人的智商類比為有功功率,情商類比為無功功率。在人造物理系統中,絕大多數能夠對外輸出有功功率的裝置,都需要吸收或發出無功功率。也就是說,沒有無功功率,絕大多數裝置都無法對外做功。這就好比沒有足夠的情商,絕大多數人都無法表現出高智商一樣。用這樣的例子,一方面學生會耳目一新,對物理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另一方面學生也由此受到了潤物無聲的德育教育。

3.在理工科核心課中同時進行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

作為核心課,電路原理的課程體系、教學内容均比較成熟穩定,似乎也不太适合課程思政。但是如果能夠把混合式教學和課程思政統籌起來,其實大有潛力可挖。

首先,對于很多重點和難點教學内容,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可将平鋪直叙的教學方法轉換為曆史場景再現的啟發式教學法。比如,在電路原理課程中,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就在戴維南定理的提出、二階電路的求解、分貝概念的提出、通用諧振頻率特性的提出、MOSFET的寄生電容對方波發生器和小信号放大器的影響、低通濾波器和積分器的關系、變壓器的變比和匝數的關系等問題上,放棄上帝視角,轉而利用雨課堂等智慧教學工具,在大容量班級實現學生的強交互,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曆史場景下,組織他們結合此前所學,自己(或與同伴一起)提出這些概念,或總結出相應的規律,像先哲們那樣實現學術突破最關鍵的“臨門一腳”。這種同時進行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教學方法無疑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很自然地就把學風建設落到了實處。雖然不同課程可以用這種方式展開讨論的知識點不一樣,選用的智慧教學工具可能也不一樣,但它們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是具有共同特點的,即在授課過程和課件中更多采用問号和省略号,而不是句号和感歎号。

其次,教師應努力将個人或團隊的科研成果在教學内容中酌情體現。比如在筆者講授電路原理課的過程中,就将負責的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4個武器裝備項目的研究成果(無線電能傳輸、磁電層狀複合材料用于電流檢測、電感儲能型脈沖電源模塊),結合諧振、變壓器、二階電路等電路原理基本教學内容進行了應用介紹。在筆者看來,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關鍵在于有術且悟道。優秀教師既需要掌握教學技能、熟悉教學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對教育教學有自身的理解和感悟。但是要想成為一名卓越教師,這裡面的關鍵點(或者制約點)是要長期開展高水平科研并主動将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内容。根據筆者的經驗,但凡學生在課堂聽到老師講授自己是如何利用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來解決科研項目中的學術問題并做出科研突破時,他們均會表現出相當高的關注度。學生在聽老師講如何應用基礎知識做出學術突破,其實同時是在感悟和學習如何做科研,這是最好的課程思政素材。

此外,要盡可能利用某些環節或過程,設計一些有挑戰性的訓練或者需要團隊配合才能完成的項目,比如在bevictor伟德官网電路原理的A模式小班教學中,學生需要分組完成諸如耳機放大器、有源降噪耳機、有源濾波器等綜合性、設計性和有挑戰性的項目。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把課程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更訓練了其團隊合作與創新精神。

理工科核心課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可以不斷突破課程質量和學習成效的上界,實現真正落地的課程思政教育。這方面的理念和措施,詳見拙作《于歆傑:一流課程的兩個邊界》(《中國大學教學》2019年第3期)。

正如前面讨論的那樣,立德樹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都可以在電路原理這樣的理工科核心課中實現。當然需要指出,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占用講授知識的課時,采用一些移動互聯時代的工具,來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激勵和刺激,從而達成育人的效果,即教師需要妥善處理好教學内容的“減法”和教學效果的“加法”以及對學生“負向”刺激和“正向”激勵等辯證關系。筆者對此已有專文讨論(《論混合式教學的六大關系》《中國大學教學》2019年第5期),這裡不再贅述。

需要指出,關于妥善處理這些辯證關系的讨論依然屬于課程思政中該如何做的“術”的範疇。而在前面強調的理工科核心課課程思政的“道”中,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困難的,無疑是廣大教師認可自己的最大價值不是在教室裡把知識正确地講出來,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言傳身教來育人。要想在這一點上形成廣泛共識,其實并不容易。讓我們共同努力!

轉載聲明|轉自“中國大學教學雜志”微信公衆号

—— 分享 ——

上一篇:于歆傑:一流課程的兩個邊界

下一篇:周遠翔:用愛書寫援疆情懷,用行譜寫興疆贊歌丨2019最美支邊人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