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電博182班黨支部和系機關黨支部聯合,對原電機系副主任謝小平教授進行了訪談。
(一)謝小平教授簡介
1959年河南開封實驗中學畢業後,考入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經六年大學學習,于1965年畢業留校工作。1985-1998年,任職電機系副主任,期間又兼任系黨委宣委和工會主席等職。1998年創辦民辦清華育才實驗學校,曾擔任校長八年。
兢兢業業辦實事,踏踏實實做主任
1965年大學畢業時要填報工作志願,當時謝老師勵志做國防建設,所以填寫了七機部,後因學生工作突出,“上了六年大學,沒有離開過幹部的崗位”,所以被留校準備讓擔任政治輔導員工作。1965-1966年響應“四清運動”号召,謝老師被派往平谷縣鎮羅營公社擔任四清工作隊隊長兼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bevictor伟德官网成為重災區,教學與科研遇到嚴重破壞,剛正不阿的謝老師卻“從來不服軟,堅持真理”,“作為黨員來說,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随波逐流”,于1969年6月下放到江西波陽湖鯉魚州勞動改造兩年有餘。農場撤消後回校,在動态模拟實驗室工作,在一年後擔任發電教研組書記。在反擊右傾翻案風時因為不願随波逐流任意批鬥教研組的老師和領導,于1973年又被派往大興區團河農場以創辦農電班為名,又一次參加“勞動改造”,期間由于謝老師對此不能接受,拒絕擔任本不該擔任的工作,隻好邊勞動改造、邊學習邊教授電子學工作。文化大革命之後,謝老師受國家機械委科技司委托,在時任校長高景德及秘書長呂森的授意支持下,在電機系創辦了成人教育大專班培訓班,專門為中小機電企業培養技術人才。由于是計劃外招生,所以辦學過程困難重重,需自行解決學員住宿、吃飯和上課等問題,謝老師為此到處奔波,上下求索、克服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辦學第六年後,在90年代初,校領導為貫徹教育部的“治理三亂”指示,又針對培訓班的管理事宜進行了讨論,要求停辦。最終在謝老師的堅持下,大專班歸入繼續教育學院,後歸入夜大進行管理。培訓班前後共舉辦了17屆,期間謝老師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覺得這是值得的,“要做一個剛正不阿的老實人,要老老實實辦事,不管辦什麼事,幹,就要幹好”,正是這種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精神,謝老師赢得了同學們和老師們的信任。他在電機系副主任這個崗位堅持了13年,期間拒絕了多次升遷的機會。剛正不阿做人、不慕名利幹實事、全新全意為大家,是這位老黨員堅守了數十年的信條,也是老一輩共産黨人寶貴精神的集中體現。
(二)重走長征路
提到重走長征路的動機,謝老師說,“今天的中國已經取得了許多非凡的成就,這些非凡的成就,是建立在無數革命先烈的基礎上的,吃水勿忘挖井人”。正是懷着對長征、對先烈的敬畏之心,2016年,78歲的謝老師決定“親自考察曆史,體會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開始自費重走長征路。2016年至今,謝老師共用了将近200天的時間,前前後後進行了11次,從江西出發途經11個省份,采用坐車加徒步的方式,經血染湘江、四渡赤水、強度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臘子口哈達鋪、六盤山、吳起鎮自費走完了長征路。謝老師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到當地的紀念館或展覽館學習拍照,前後拍下了數萬張有價值的照片。他對長征的起因、經過、發生的故事更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謝老師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青年黨員的學習。
英雄紅軍血流淌,為國捐軀譜華章
謝小平老師結合他在長征路上各紀念館和展覽館中拍攝的照片等資料,向我們講述了紅軍在長征路上的一些重要曆史事件和感人的小故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軍的行軍路線、通道轉兵、湘江戰役、四渡赤水河、猴場會議、遵義會議、芶壩會議、榜羅鎮會議、“真理小道”等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軍事、政治事件,以及紅34師師長“陳樹湘斷腸明義”、“三塊石頭的故事”、“紅軍帽的故事”、“生孩子的故事”、“半條被子的故事”、“祖孫三代護旗的故事”、“七根火柴”等故事,從不同方面展現紅軍戰士甯肯犧牲也不當俘虜的氣節、紅軍長征時期的艱難困苦以及革命時期的軍民魚水情。
在談到長征路上的重要曆史事件時,謝老師多次表示他對湘江戰役印象深刻,一場戰役犧牲了五萬多人,其中包括師團級幹部36人,湘江水都被紅軍戰士的鮮血染紅了,以至于民間流傳有“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在湘江戰役紀念館中專門設有師團級幹部英名錄和湘江戰役紅軍烈士英名廊來紀念在這場慘烈的戰役中獻出生命的紅軍戰士們。謝老師在英名廊前和一位保潔阿姨聊天時說這裡被打掃的一塵不染,保潔阿姨則回答說不打掃得幹幹淨淨,自己就愧對了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先烈們,他們是為了我們能在獨立自主的國家裡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才獻出了生命,我們不能忘本。
謝老師還特地和我們分享了一首他自己作的詩,旨在紀念湘江戰役中犧牲的英烈們。
此外,謝老師講述的“生孩子的故事”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紅軍四渡赤水時,無産階級革命家鄧發的妻子陳慧清臨産,當時條件艱苦,根本沒有醫護人員和必要的醫療設備,陳慧清又正好遭遇難産,在路邊的草棚裡痛得直打滾。但是前線的槍聲卻越來越近,守候在一邊的紅軍修養連黨總支書記董必武對警衛員說,“告訴董振堂(作者注:時任軍團長),這裡生孩子,讓他把敵人頂住!”為了保證陳慧清母子平安,董振堂給戰士下達的命令是“生孩子要多長時間,你就給我頂多長時間!”後來紅軍戰士們死守了兩個小時,硬是等陳慧清把孩子生了下來。孩子終于出生了,許多英勇的紅軍戰士卻犧牲了。戰鬥結束後,一些痛失戰友的戰士對陳慧清頗有微詞,甚至抱怨說,為了一個孩子犧牲那麼多紅軍戰士不值得。董振堂聽到後大發雷霆,說:“我們今天革命打仗,不就是為了他們的明天嗎!”空氣裡還彌漫着濃重的硝煙味,這個剛出生的孩子就被放在路邊的破草屋裡。董必武同志讓醫生找塊破布把孩子包好,又寫了一張條子,連同十塊銀元,一起放進襁褓,把孩子留在了原地。陳慧清事後才知道這一切,她連孩子的面都沒見上,心頭無限酸楚和愧疚:“孩子啊!孩子!犧牲了那麼多的戰士,才把你接到了人世間……等革命勝利了,媽媽一定回來找你。
牢記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強調,“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衆,同人民群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走訪長征路之後,謝老師對長征精神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長征之所以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在于其正确的革命路線和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有着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非凡的氣概”,當年紅軍的長征路靠的是紅軍用兩條腿“走啊走,走出苦難,走出悲壯,走出輝煌;沿着理想,沿着信仰,沿着主張;走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走向明天的勝利輝煌”。
謝老師在訪談過程中多次跟我們強調,“勿忘曆史,一定要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長征精神同紅船精神、大别山精神、井岡山精神、抗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财富”,“都在鼓舞着每一個有良知、有覺悟、有信仰的中國人”。謝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民族的偉大複興,靠的是偉大的民族精神,靠的是國民團結,靠穩定的社會環境,靠科學家的聰明才智,也要靠企業家的開拓進取,“每一個青年黨員,不能忘記昨天的苦難,更要銘記明天的輝煌和偉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