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接到孫勁松老師的微信,說要跟我約個稿,寫一段最近授課的介紹、感想。讓我徹夜難眠二三晚!回想一下,寫此類作文大約是二、三十年前了。手一放到鍵盤上,就想,有什麼contribution呢?絞盡腦汁,想不出來,罷了。隻好說一、二小事,權當跟同事、同學聊聊天吧。
經過上學期嚴格的“試講”,本人終于被“批準”進了我們系乃至全校大名鼎鼎的“電路原理”教學組,壓力是很大的!早早地向于歆傑老師要了所有的課件和慕課網站,寒假期間,趁着疫情“閉關”,仔細研讀了所有的課件資料,包括Lecture、Recitation、Exercise、Application、Simulation等各個門類的“功夫”,頓感以前學的電路知識潮水般湧來,信心倍增!稍後,疫情漸緊,同學返校成為問題,心想可能得靠慕課了,如苦讀秀才上不了考場,不免有些失落。随後,聽聞要開直播課,繼而校長雨課堂直播了,陡然緊張起來。開始惡補直播知識,把一直擱置的書房收拾出來作為“直播間”,網購了攝像頭,手寫闆,發展了兩名直播試聽生(太太和女兒),測試各種直播軟件(雨課堂、荷塘雨課堂、騰訊會議、Zoom、矚目、Biz、釘釘、小魚易連……),搜羅并閱讀了各種網絡直播注意事項(包括逐條對照了孫宏斌老師的“操作票”),終于到2月17日開課第一講,提前二十分鐘,在“直播台”前坐定,按照陸文娟老師事先特别叮囑的,“第一節課要露臉,讓學生看到你的樣子”,打開攝像頭,蓦然發現,屏幕裡的我,頭發太長了,(……此處省略500字)。課上完了,全程旁聽的陸老師說效果挺好,但我懊惱至今:唉,什麼事情都考慮到了,怎麼沒想到放假前理個發,好看起來精神點,給同學留個好印象呢。
再說說我們上課互動的主要工具——雨課堂吧。久聞其芳名,一個頗有點浪漫的名字。但因疑似老花兼喜舊厭新的拗勁,一直對其“敬而遠之”。到不得已而用之,剛入手即挑出一堆“毛病”,譬如延時長、聲音卡頓、不能播放動畫……。一位同學在聽完試講後,在微信群裡打趣說,雨課堂者,“靜坐聽雨"的課堂也,描繪的是教室(服務器)十分簡陋,下雨時(高并發時)同學們聽不到老師的授課内容,老師也無法授課,大家隻能坐着聽雨發呆的景象。深以為然,且不免哀其不争。怕授課途中”出事故“,總是上課前一晚小心翼翼地預約一個騰訊會議,告知同學,作為備份。半個多學期以來,跟(荷塘)雨課堂”親密接觸“:課前用它推送預備知識,了解同學預習情況;課中用它跟同學互動,彈幕、投稿、白闆,不亦樂乎;課後用它發布補充素材,啟發同學對難點的讨論;且驚喜發現,可回看自己授課視頻,了解表述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尤其在批改作業和期中考卷過程中,深感其帶來的方便:再也不用為保留那繁多的作業紙和試卷而發愁、為怕加錯分而惴惴不安了,同學也對這種電子式、即時反饋的批改感到興奮。偶然一天早于鬧鐘醒來,驚覺我昨晚沒有預約騰訊會議,但旋即心下釋然,我好像在學期初啟用過備份一次外,此後再也沒有用過它。蓦然發現:自己已經從雨課堂的”潛伏“抵觸者,變成了她的”粉絲“。這是”日久生情“呢?還是她變得更有魅力了呢?抑或兼而有之。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
停筆(手離開鍵盤)時刻,北京正式将疫情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國内低風險地區返京不再要求居家隔離了。欣聞佳訊,記一二事,作為過去這段特殊時期個人一份小小的回憶,同時對那些為我們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的辛勤付出者表達真誠的感謝!(謝小榮,2020.4.30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