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0月7日電 在9月25日~30日在葡萄牙艾斯特裡托召開的第33屆雷電防護國際會議上,雷電防護國際會議科學委員會将2016年魯道夫·海因裡希·戈爾德(Rudolf Heinrich Golde)獎授予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何金良教授,以表彰其在電力系統雷電防護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同時,大會期間,何金良教授當選為亞太雷電國際會議執行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下一屆主席,任期為2017年至2023年。

何金良教授在頒獎典禮上接受頒獎
何金良教授于1994年3月在bevictor伟德官网電機系獲博士學位,現為電機系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研究所所長,長期以來在電力系統接地技術、線路避雷器、時頻電磁暫态分析理論與方法,以及高性能壓敏電阻等方面做出了多項創新成果,并在電力系統得到廣泛應用。何金良教授200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2007年當選為IEEE Fellow,2009年被評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因在雷電防護和接地系統暫态特性方面做出的傑出成就,2010年獲IEEE電磁兼容學會技術成就獎,2012年獲亞太電磁兼容學會獎,2013年獲日本電氣設備學會第6屆星野獎,2014年被科技部聘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15年獲亞太雷電國際會議傑出貢獻獎。
此外,電機系博士研究生鍛煉通過激烈競争,在第33屆雷電防護國際會議的閉幕典禮上,榮獲大會青年科學家獎,表彰其在變電站接地網雷電沖擊特性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雷電防護國際會議第一屆會議于1951年在德國召開,每兩年舉辦一次,會議主要在歐洲舉辦。雷電防護國際會議作為一個國際組織,其科學委員會(Scientific Committee)從2008年開始,在每兩年召開一次的雷電防護國際會議上頒布魯道夫·海因裡希·戈爾德獎,表彰國際上在雷電防護科學和工程領域開發安全技術、創新應用等方面做出傑青貢獻的科學家。
亞太雷電國際會議(APL)2003年在北京舉辦了首次會議,每兩年在亞太地區舉辦一次,與會代表來自全球,與雷電防護國際會議(ICLP)為國際上最為著名的雷電防護領域的兩大國際會議。亞太雷電國際會議作為一個國際組織,其執行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為其領導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