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電機系前輩學長、系友,尊敬的校領導、電機系全體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我能有機會在此向場内和雲端的系友們彙報。我是1979年考入電機系的,至今在電機系學習、工作了43年,有幸親曆和見證了電機系90年近一半的曆程。前一陣系裡要我準備發言,這一下子思緒紛飛,發散出去,好多天都不收斂。今天隻好跟大家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片段。
為學在嚴,為人要正。電機系能夠得到國内外的認可,首先得益于老師們對教學一貫的嚴謹認真且各具特色。楊津基先生講氣體放電不緊不慢;肖達川先生拄着拐杖講長線傳輸,在他眼裡看什麼都簡單,學生們開足馬力還不見得跟得上;王先沖先生講電磁場選論,他很在意科學發現的過程,庫侖定律就講了一個月;楊福生老師講随機信号分析,思路清晰語言嚴謹,一個多餘的語氣助詞都沒有;李發海老師講電機學則是生動活潑,從理論分析到實際應用不斷切換;馬信山老師講電磁場,坡印廷矢量讓我們無比好奇,能量居然是這麼走的,王贊基和王樹民老師當時還是小課老師,期末考試讓我們領教了出題的水平和難度系數,那是我們在清華時間最長的一次考試。高壓的老師們包括我的導師張仁豫、薛家麒老師在治學、從教、做人方面對我的指導更是細緻入微。
在老先生們的鼓勵和支持下,我有幸很早就走上了清華的講台,與多位教師一起将原來必修的高電壓絕緣、高電壓試壓技術、過電壓防護、高壓開關等多門課程整合成一門專業核心課《高電壓工程》和若幹選修課,電機系按照一級學科知識架構培養本科生的改革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在中國超高壓、特高壓輸電大發展的四十年中,至今我已給三十屆學生講授了高電壓工程,想想壓力就大。講好一堂課容易,講好每一堂課就難了。認真講好每一堂課是我從電機系前輩們那裡得到的教誨,也成為多年來我對自己教學的基本要求。
文化傳承方面的深刻印象必須從首任系主任顧毓琇先生說起。2001年底在參加人民大會堂小音樂廳顧先生百歲誕辰紀念音樂會後,我鬥膽向顧先生的家屬遞上了祝壽函,并懇請顧先生給即将到來的七十周年系慶題賜墨寶。當時真的不敢太奢望。讓我們喜出望外的是,2002開春我們居然真的收到了顧先生從大洋彼岸轉寄來的蒼勁有力的題詞:“清華電機系七十周年”,落款“顧毓琇題”,印章“錫山樵翁”。我們趕緊把這珍貴的題詞印在系慶紀念集的封面上,并立即特快專遞奉上。顧先生在給學校的回函中說,看到了電機系的紀念集,甚慰。事後我們才知道,顧先生題詞時已經抱病,握筆都不方便了,顧先生是用棉花套套在毛筆上才完成題詞的。2002年春顧先生還特意囑咐給他塑像的吳為山老師,把同樣的塑像再塑一個送給電機系,他想永遠跟電機系在一起。這就是系館門廳中的顧毓琇先生塑像,成為電機系文化傳承的象征之一。
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在電機系這個大家庭中,感受熏陶、得到滋養,打下為學與為人的基礎,畢業後又以他們的點滴成長诠釋着、豐富着電機系的文化内涵。作為留在校内的教師,我們不僅關心學生們的成長和成就,更挂念的是學生們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對“為學在嚴,為人要正”的堅守。
歡迎大家常回來看看。祝各位系友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祝電機系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期待電機系百年大慶時,我們校園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