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very impressive and valuable. ” 9月25日晚,在IEC TC 120電力儲能工作組會議上,當電科院IEC 電力儲能技術專家方陳介紹完由電科院牽頭編制的IEC《光儲充電站典型案例分析》技術報告後,工作組專家對電科院儲能團隊的工作給與了高度認可。
1、開局是意外,結緣新能源國家項目
方陳2011年從bevictor伟德官网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後,便直接進入了國網上海電科院。要說方陳與清潔能源電力的“緣分”,是個意外。剛工作的第二年,他機緣巧合下,成為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利用為特征的智能電網綜合示範工程”項目組的一員。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攜手團隊共同攻破一項項技術難點,牽頭組建了“綠色能源”智能電網青年突擊隊。團隊的付出獲得了各方的認可。該示範項目在2017年順利結項,獲得了國家科技部專家的高度評價。項目的成果入選了國網公司社會責任白皮書,助力上海電力獲得新華網最具影響力綠色企業品牌。其帶領的團隊也獲評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2、産學研融合,助力臨港自貿區建設
此後,方陳的工作,就與清潔能源密不可分了。自2017年7月起,方陳投入到了另一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配電網同步相量測量技術”攻關中。盡管風、光等清潔能源十分環保,但其發電出力卻具有随機性和波動性,一旦接入電網,會對用戶供電的安全可靠性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此,項目團隊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研制了高精度、微型化、多功能、低成本同步相量測量裝置,從而更好地感知配電網的工作狀态。
2019年的1月至6月,是該項目的攻堅期,時間緊迫。彼時,國家PMU項目團隊幾乎沒有完整的周末。從裝置研制、出廠測試、入網測試到接入實際電網運行,以及協調控制系統的開發與現場功能驗證,每一道程序都要花上大量的精力,而且環環相扣,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差錯。平時開會讨論與集中攻關,一呆就是十多個小時。“那段時間,團隊成員都犧牲了很多,全身心投入國家項目攻關,不分晝夜。”
随着第一台裝置在2019年3月挂網運行,該項目的成果終于逐步落地。目前一期示範工程已經順利完成,截止2019年年底共有48台裝置在臨港自貿新片區開始服役。每秒一萬次,這是該裝置的時間感知頻次,意味着電力能源供應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無法逃脫其檢測。今年年底,該項目即将迎來國家的驗收。當前,項目團隊又在緊張有序地推進PMU二期示範工程的建設。
3、緊握接力棒,積極争取國際話語權
電科院的國際标準創制工作,有着良好的氛圍和基礎。2015年,電科院IEC标準《直流偏磁抑制裝置》成功立項,成為首個由省公司牽頭立項的IEC國際标準。在直流偏磁國際标準團隊的帶動和引領下,電科院儲能團隊積極投入國際标準創制工作。2017年5月,作為儲能團隊的一員,方陳加入了IEC TC120電力儲能技術委員會,成為了一名專家委員。然而,加入國際組織,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内,方陳和團隊一起經曆了巴黎年會中國提案被延緩、工作組會提案不斷駁回修改等多重挑戰。期間,儲能團隊在隊長張宇的帶領下,通過真誠溝通、積極貢獻,赢得了國際專家的認可。經過近2年的漫長工作,終于在2019年赢來了收獲,團隊3項IEC國際标準、1項IEEE國際标準相繼成功立項。團隊再接再厲,在2020年克服疫情影響,積極通過網絡視頻,每每在深夜參與IEC國際會議。并通過每1-2周一次國内會議的強度,大力推進标準編制工作。目前,已有3項IEC标準順利發起CD文件流轉,取得了裡程碑突破。在談到後續國際标準工作時,方陳表示,“希望跑好電科院國際标準創制的接力棒,發揮團隊優勢,努力增強中國在國際電工裝備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4、立足新崗位,服務科技創新發展
2019年年底,方陳因工作需要,工作的重點從技術研發調整到科技管理。2020年,是電科院的改革創新年,堅持“攀高峰和接地氣”并舉,關注“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規劃庫—儲備庫—項目庫”三庫并行,建立專家委員會,引入外部專家評審,提高科技創新自主化水平。一系列的創新舉措,既是新的機遇,對大家也是新的挑戰。方陳表示:“希望能和科技部的夥伴們一起為大家做好電科院創新戰略落地的橋梁,更好服務和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在全院的協力攻堅下,目前,電科院在科技項目策劃立項、實驗室建設、國際标準創制、成果獎勵與轉化等各項科研創新工作中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個人簡介
方陳博士
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IEC專家委員
曾獲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項,并獲評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上海青年英才科創獎、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國網公司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等。
轉載聲明|本文轉自“國網上海電科院”公衆号